Friday, July 23, 2004

Generating Electricity from your body?

Is there a cellphone recharger plug-in?: Medical implants such as pacemakers have a drawback: their batteries run out. Now a company in New York state is planning to tackle the problem by providing patients with an implantable power source that recharges their implant's batteries using electricity generated by the patient's own body heat.

Hydro Electricity from your Shower?

Shed a little light on your shower: If you find it a little dark during your morning shower,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 the ShowerStar. It's a shower head that uses the force of the water flowing through it to power a built-in light.

According to the manufacturer, "This hydroelectric generator develops the 2.5 volts at .31 amps which lights the PR-6 bulb." The company calls it a "miracle in motion."

Thursday, July 22, 2004

中年人五分一死於缺運動

2004/07/23
每周做1至3次餘暇運動,明顯可減低因呼吸疾病死亡的危險,其次是心臟病、癌症。研究發現,不運動對健康構成的風險甚於吸煙,香港五分之一35歲或以上死亡個案,可歸因於欠缺運動。

日日運動身體好人人皆知,但懶於運動禍害到底有多大﹖衛生署與香港大學合作研究發現,不運動對健康構成的風險甚於吸煙,香港五分之一35歲或以上死亡個案,可歸因於欠缺運動。不過,體育運動科專家提醒市民,運動不是愈多愈劇烈便愈好,切忌做「假日運動員」,只集中一日「狂操」,建議最好每日累積做30分鐘任何形式的帶氧中等運動。

衛生署與港大根據1998年全港31,349宗死亡個案,向當中81%即24,079個案的親屬,了解死者臨終前10年在餘暇時間的運動量,另以13,054名35歲人士作比較對照,分析餘暇時間運動次數與死亡的關係。

研究人員調校有關個案的年齡、教育程度、吸煙和飲酒習慣,以及其工作體力消耗量再分析,結果發現,五分之一的35歲或以上死亡個案,可歸因於欠缺運動。若每周做1至3次餘暇運動,有助減低致死原因的風險,當中最明顯是可減低因呼吸疾病死亡的危險,其次是心臟病、癌症。
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副教授許世全表示,其實早有研究指出,每日做適量運動有助預防慢性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中風、肥胖、骨質疏鬆症以及某些癌症,亦有益於精神健康。

他指所謂每日適量運動,是每日累積做30分鐘任何形式的帶氧中等運動,即一些「連續性、有節奏、大肌肉(如大腿及手臂)和低衝擊」的運動,不會令身體太辛苦,但會令心跳稍為快速、體溫上升、並會小量流汗,例如急步走、緩步跑、游泳、跳社交舞、健康舞、踏單車、跳繩、耍太極,甚至打理家務。由於是累積30分鐘,故城市人在上班、午飯前、晚飯後分別急步走10分鐘,運動量已足夠。

高溫瑜伽近年極受女士歡迎,但許世全指這其實只是鬆弛運動,並不帶氧,故不能代替30分鐘帶氧中等運動,至於不少人平日極少運動,周六、周日花上數小時跑步健身,他亦指這雖可以消耗能量有助減肥,但運動不是做得愈多愈好,反之會對身體造成勞損,而且,一天的累積運動量亦不能代替每日累積30分鐘運動量。

港大與衛生署的研究亦指出,市民因為不運動對健康構成的風險,更甚於吸煙,預測未來數十年,日趨都市化的中國大陸將面對相似的死亡負擔。有關研究載於本月出版的醫學期刊《流行病學雜誌》(AnnalsofEpidemiology),港大與衛生署今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詳細內容。

明報記者︰陳佩儀